为全面落实学校《关于开展2025年春季学期本科课程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高质量完成《分析化学》课程自评工作,4月1日下午2:30,分析化学及环境科学教研室《分析化学》课程组成员在化工楼A415室召开课程评估工作研讨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兼《分析化学》课程负责人苏布道老师主持。
对标评估标准,明确任务分工
团队成员深入学习研究了《内江师范学院本科课程评估实施方案》及附件评估标准,重点围绕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过程与改革成效、考核与档案评价等一级指标展开研讨。结合《分析化学》课程特点,苏老师对自评报告撰写、支撑材料整理、持续改进机制等关键环节进行任务分解。苏老师负责统筹自评报告整体框架,负责“课程目标与内容评价”、“持续改进评价”模块;唐雨冉老师聚焦“课程教学过程与改革成效”,整理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案例等实证材料;王姝羡老师承担“课程考核与档案评价”,完善考核方式合理性分析及课程目标达成度报告。
强化OBE理念,突出课程特色
苏老师强调,评估工作需紧扣OBE教育理念,充分展现课程建设成效:在目标定位方面,对标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课程对“学科素养”、“实践能力”等毕业要求的支撑;在教学创新上,突出“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设计,如分析化学、跨学科案例教学;从持续改进角度考虑,结合近三年学生评教与课程目标达成度数据,优化分层教学策略,增设开放型实验项目。
倒排时间节点,确保高效推进
根据学校评估进度要求,团队讨论确定了各项自评任务完成的具体时间节点。4月5日前:完成课程大纲、教案等基础材料核查完善;4月8日前:汇总支撑材料(如教学改革成果、学生竞赛获奖证书);4月9日前:完成自评报告初稿,成员间交叉检查。
苏老师表示:“本次课程评估是检验《分析化学》课程质量的重要契机,团队将严格对标建设,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进一步提升本课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支撑力。”
《分析化学》课程近年先后成功立项为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本科一流课程、四川省高等院校应用型示范课程等,在信息化、思政融合、应用型案例教学等方面成效显著。此次课程评估的参与,将为未来本课程申报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奠定坚实基础。
图文|唐雨冉 苏布道 一审|张媛园 二审|朱俊 三审|刘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