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工学院简介
    来源:化学化工学院   作者:   查看:


一、历史沿革

化学化工学院是学校最早的二级教学单位之一,有着悠久办学历史和丰富积淀。学校建校之初便设立了化学系,2000年升本建院原教育学院化学专业归入化学系,2003年化学系与生命科学系合并为化学与生命科学系,2008年学校进行院系重组,更名为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分到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11年,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分为化学化工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专业重新回到化学化工学院。

二、内设机构

2011年以前,设置无机化学教研室、有机化学教研室、分析化学教研室、物理化学教研室和化学实验室。

2011年,设置基础化学教研室、化学专业课教研室、化学工程与工艺教研室、化学学科教学法教研室、环境科学教研室、材料化学教研室和化学实验中心。同年,成功申报果类废弃物资源四川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

2012年,成功申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内江市院士(专家)工作站

2015年,剥离化学实验中心分析测试相关仪器结合重点实验室设备成立分析测试中心。

2016年,教研室整合设置无机化学及学科教学法、分析化学及环境科学、有机化学及材料科学、物理化学及化学工程4个教研室。

2017年,组建了纳米功能材料技术与工程应用实验室微纳米智能生物医学传感研究所两个校级科研平台。获批内江市发改委页岩气开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环境污染防治工程实验室(共建)。

2018年,获批川内师检验检测有限责任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共建)。

2019年,成立了沱江流域特色农业资源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2020年,筹建了化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精准合成与分子模拟实验室环境污染调研与风险评估中心三个校级科研平台。

2020年,沱江流域特色农业资源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被列为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2021年,与内江高新区共建无机功能材料产业技术研发与转化中心

       2022年,成立内江市水体污染防治及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三、办学规模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几代人的努力,学院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办学规模不断增长,由单一的化学专业发展到涉及理科和工科的4个本科专业,实现了科学专业的复合型发展,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00余人。

四、师资队伍

学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为指导,立足学院发展定位,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以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为重点建设师资队伍。二级学院在编教职工66校内兼职教师5人、校外兼职教师10余人,柔引专家2人。与办学初期相比教师总量显著增加,队伍结构明显优化,现有在编正高职称14人,副高职称15人,博士30人,硕士21人,硕士导师7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内江市有突出贡献杰出人才1人,内江市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内江市300人才计划1人、内江市十大杰出女性1人,学校科研十佳”2人,学校年薪制突出人才2人、骨干教师1人。已形成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拥有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科研团队2个。

五、教学设施

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几十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我院现有实验仪器价值近3000万元,实验室面积5000余平方米,建有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分析测试中心材料化学化学工程环境化学环境工程等专业课实验室,拥有瞬态稳态荧光仪、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ICP元素分析仪器、X射线衍射仪、气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孔径分析仪、热重分析仪、电化学工作站、光化学分析系统等现代化仪器设备,能够满足学生实验教学和教师科研的需要。

六、专业建设

学院现有化学专业环境科学专业2002年首届招生)、应用化学专业2008年首届招生)和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2011年首届招生,2013年更名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4个本科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化学制药技术专业”2个专科专业。

学院以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为专业建设方案的指导方针,在专业层次上定位为以本科为主、专科为辅,争取硕士点;在专业类型上定位为:师范专业教学实践型,非师范专业应用技术型,做精、做强师范专业,做大、做活非师范专业。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支撑,特色专业建设为核心,拓展优势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专业建设、平台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现有四川省一流专业1个(化学),四川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1个(化学),四川省应用型示范专业1个(应用化学),四川省高等教育改革项目3项,四川省基础教育改革项目1项,四川省一流课程4门(化学教学论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省级精品课程2(结构化学、大学化学),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2门(分析化学、化工原理),校级精品课程2门,课程改革项目30余项。

七、科学研究

本着科研强院的原则,立足区域,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我院建立了沱江流域特色农业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四川省高等学校果类废弃物资源化重点实验室、内江市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院士工作站、内江高新区无机功能材料产业技术研发与转化中心6个校级科研平台,在果类废弃物功能成分研究、功能成分资源化研究、深度利用关键技术等领域开展了研究,取得了系列有实用价值的创新性成果。近年来,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四川省科技厅项目10余项,市厅级项目30余项,在国际国内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和国内核心期刊3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近20项。与20余家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建了研发中心,校企合作成功申报了四川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和内江市成果孵化转化项目经费800余万元。

八、人才培养

学院始终坚持本科教学工程建设,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风正、学风浓,教学质量优异,教学效果显著,在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验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上独树一帜。考研上线率连续达到40%以上,环境专业高达48%,自2000级以来,学院先后有500余名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在校学生参加全国和四川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比赛、化工设计大赛、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华文杯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资源循环·智慧创新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竞赛中获得各类奖励60余项。学生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30余篇,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90%以上。化工学院培养的优秀学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大批德才皆备的校友们已成为我市以及我省中学化学教育届、化工企业、环保部门及各行各业的骨干。

九、获得荣誉

学院坚持质量建院、内涵发展的学院办学理念,办学成效显著,学院先后多次获得学校优秀教学集体、科研先进单位、教学检查理科组第一名、本科评建工作校级一等奖、学校综合目标考核二级学院第一名、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先进工会等多项表彰和奖励。

十、发展目标

展望未来,化学化工学院将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开拓进取,在做精做优师范专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应用型专业的转型,力争在化学化工类专业集群上有所拓展,实现省级科研平台的创建和硕士点的申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性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化学化工学院

202371

 

Copyright 2010-2025 化学化工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红桥街1号 办公室电话:0832-2342981